四届一次双代会报告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9-06-10  浏览次数: 603

改革创新  提质升级

为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院校而努力奋斗

 ――第四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冯 锋

20196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工作回顾与总结

2019年是学校“双代会”和中层干部换届之年,承上启下,意义重大。2019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绘制蓝图,吹响号角。2019年更是学校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的关键之年,冲锋战斗,即将揭晓。现在,我主要就上届“双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总体回顾。

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战略要求,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用改革激发活力,用创新谋求发展,用实干提升内涵,圆满完成了一次党代会的既定目标,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高水平通过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验收、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验收再次获得立项建设教育部教学资源库、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成功获批“4+0”四年一贯制高职应用本科专业,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双创教育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实现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的突破,成规模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全面开启了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院校目标的新征程。

1.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学校事业发展。深入学习研讨中央及地方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和总体要求,全面贯彻“错位发展、竞争发展、特色发展办学理念科学制定了《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构筑学校发展新优势。弘扬“善抓机遇、敢打硬仗、乐于奉献、不断创新”的骨干校精神,以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作为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强筋壮骨”提升实力的有效途径,成功入选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奋力踏上高水平院校建设新征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综合研判新时代学校发展形势和机遇,成功召开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绘制学校发展美丽蓝图。

2.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进程。不断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中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联盟、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及合作办学理事会等内涵建设,构建了“四位一体,三层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立苏食院新道创客学院,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承办全国食品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论坛,发起成立淮安市食品安全协会,淮安市早幼教联盟、淮安市食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校地共建江苏食品科技产业园、淮安国家农业园,进一步健全了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多元评价的共治机制。

3.启动诊断改进工作,内部质量保证初显成效。出台制定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案》,坚持与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相结合,坚持与两级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常规工作相结合,持续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并推进实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质量管理、评价及反馈于一体的完整和常态化的诊改机制逐渐清晰,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形成。学校被确立为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第二批试点单位,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4.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本遵循,不断深化“多元融合,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服务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服务省“两聚一高”战略,坚持面向区域大健康等产业门类,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着力构建以食品、药品为核心、以服务“大健康”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集群。实施专业+改革,获批护理中医养生与保健、中医康复技术、中药学等新专业,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持续招收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4+0”四年制本科、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专业持续招生,先后有13名同学成功考取中国药科大学、扬州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打通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全力打造优势品牌专业,构建以品牌专业为龙头,骨干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框架。食品加工技术和药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项目,获批省专业品牌(骨干)专业5个、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2个,完成4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验收工作。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需求导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3项成果分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其中《组建跨境食品药品职教联盟,四互一共协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建成国家级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建中华酿酒与传承教学资源库。持续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累计建设课程近300门,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有机融合的学习环境逐渐形成,在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等各类荣誉30余项。重视毕业设计,推荐参加省评的论文全部获奖,获奖等级及获奖数量在所有参评院校中稳居第一方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赛、省赛及行业大赛,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首次荣获省赛一等奖,代表江苏获得国赛二等奖,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

6.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第一要务,人才工作目标是第一责任理念广纳贤才,致力打造一流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水平。制定或修订出台《教师行为规范》《师德考评办法》《专业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实施意见》等文件并推进实施。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7人,其中博士6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名,5人次当选为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委员,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22,“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聘请李景军等8名江苏省产业教授为学校产业教授(兼职),实现了带头与领军并进、兼职与专任并行。

7.搭建多元合作平台,持续激发科技服务活力。立足地方食品优势特色和医药新兴产业,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为重点,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团队和科研平台,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团队,立项江苏省天然活性物质分离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完善蛋白质类药物工程实验室、淮安市食品技术研究院等7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建设,累计完成技术攻关项目近400项,累计到账经费984万。完成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项目、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等60项。主动服务淮安地方产业发展,推动淮安市食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完成食品、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技术创新链编制,为淮安市产业发展提供了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承办中国淮扬菜大师邀请赛和淮扬菜高端产业发展论坛,助力淮扬美食文化传播。建成省内唯一的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食品药品科技馆,年均接待参观近3000人次。各教学单位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项目,为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升、知识更新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功能,面向行业积极开展非学历社会培训,继续教育到账经费1800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彰显。

8.坚持共享开放办学,拓宽办学国际合作领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引进食品、药品健康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聘请西餐工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境外专家或技术、技能大师来讲学、担任专业团队负责人。选派教师赴国(境)内外访学、研修、培训近600人次,接收国(境)外交换生63人次,招收国外学历留学生160。打造留学生品牌项目,成功举办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淮扬菜与西游记文化体验之旅》。此外,学院还先后成功举办了中美烹饪文化教育论坛暨淮扬菜国际推广洽谈会”“中法厨艺比赛”“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等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师生国际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9.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深入推进大学生十个一工程,促进学生“人人出彩”。搭建学工OFFICE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为统领,十个专题教育为支撑,两大系列活动为两翼,两大讲堂为补充,四项行动共20个拓展项目为主体,倡导“一系一品”特色创新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总体架构。立足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持续打造美丽校园我的家”“传承国学经典等主题教育品牌,学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民族大融合篝火晚会影响广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素质显著提升。

10.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招生就业工作稳中有进。灵活应对生源锐减严峻形势,继续扩大外省招生区域,已面向27个外省地区投放生源计划。持续加大生源基地建设力度,稳步推进中职对口单招生源。拓宽继续教育领域,新招高起专新生、中国药科大学函授站专升本新生和持续推进专接本等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强化择业指导、助推素质提升,每年召开春季、秋季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学生初次就业率、年底就业率、就业岗位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入职薪资水平等指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连续荣获“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依托“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大学生创新创意实现平台,新道创客学院,以大赛找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点,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双创育人实现突破。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双创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典型经验高校等称号,首次获得江苏省互联网+创业大赛二、三等奖及最佳组织奖

11.以人为本聚焦民生,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型、园林式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师生生活学习空间更加温馨。新(改)建医药实训楼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实训条件不断优化。民生工程深入人心,电力增容青年教师周转公寓1#楼等工程项目圆满完成,大学生活动中心即将全面投入使用,教学楼C楼完成改造。完善智慧校园门户功能,推出轻量便携,精准服务的移动校园平台V3.0,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师生工作学习更加便捷。经费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资产管理有序,资金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财物管理更加有效。维护和谐稳定,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12.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提升学校科学治理水平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人事分配、职称评审等既定改革,教师访学管理办法、教师分类发展标准、师德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完成修订。修订《二级教学单位考核办法》《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等两级管理文件,优化了考评程序,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顺利完成职称评审权下放以后的第一次评审竞争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三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学校图书档案、关心下一代、审计、离退休、校友会、安全保卫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可以说,我们的工作有突破、有亮点,我们的综合改革有力度、工作推进有深度、发展成果有效度,社会各界和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荣誉感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组织和国家教育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更是全校广大教职员工众志成城、努力奋进、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二、当前形势与压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去年,国务院正式启动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规模为“100万人”,同时中央及地方财政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支持。可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新时代也必将对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新的启示。过去的三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压力,学校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一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对行业、企业的贡献度、吸引力,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如何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方面还需取得突破。是优势专业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学校优势专业与其他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品牌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对其他专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不足,专业招生吸引力和美誉度、社会贡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专业的建设水平与开发能力还需快速提升。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缺乏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具有真正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微乎其微部分教师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危机意识及奉献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面对产业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人才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和标杆精神,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已无法满足现代知识结构体系的要求,在学校重大项目建设中缺乏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牺牲精神。因此,站在时代新起点,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高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抢抓每一次发展机遇,才能确保不掉队;必须走内涵式特色发展道路,强身健体聚内力,才能厚积薄发赢竞争;必须强力推进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盘活办学资源,才能打通阻碍学校发展的中梗阻;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学校二次党代会的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落实高水平院校建设任务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创新、提质升级,以一流的工作成效为建国70周年献礼。全校上下要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课堂教育教学全过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为本、立德尚能,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紧扣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落细《“专业建设年”工作方案》,以“‘十个一’工程”为工作指南,以高规格、高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提高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撑的精准性和人才培养供给的有效性。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在课程开发中引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全面实施专业教材改革,联合企业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不断深化教法改革,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做课堂的主人。创新实践技能提升机制,打造二级院部专业特色技能项目,建立技能考核制度,培养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职教20条”为引领,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职教20条”为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深刻领会“职教20”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狠抓攻坚各种重点任务工作。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用最好的状态、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氛围建设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要高水平通过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资源库验收,高质量建好中华酿酒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项目;要开展实施好1+X证书试点工作,做食品药品类职业等级证书试点的先行者,打通食品、药品类专业人才终身教育发展通道。要努力争创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和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争取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屡立新功,再创佳绩。

3.以诊断与改进为抓手狠抓补齐发展短板依托诊改信息化平台,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建设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逐步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打造贯通衔接的目标链与标准链。完善各类目标和标准体系,对照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测数据,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全面梳理省诊断与改进委员会对第二批试点院校的复核要求,准备高质量的建设方案、诊改报告、6个专业及12门课程的诊改工作汇报等必备材料,确保高水平通过省级复核。

4.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激发干事创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好第四轮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二级教学单位考核办法》《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教职工学历学位及技术等级培训管理办法》《科研经费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学校改革发展等制度的修订工作,扩大二级院部的办学自主权,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5.60周年校庆为动力,全面提升学校形象2020年,学校将喜迎建校60周年。我们要提前筹备60年校庆,加强校史征编工作,搜集、整理杰出校友事迹报告,制定校庆方案。我们要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内涵的活动,突出校友文化、校园文化,要开的有情怀有品位、有特色有亮点,让全体师生校友收获自豪与感动、荣耀与梦想,激发更为强烈的爱校荣校兴校情怀,汇聚学校发展的无穷力量,真正达到内聚人心、提振信心,外塑形象、扩大影响的良好成效。

6.以招生布局调整为手段,稳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招生工作稳中有进的总体势,转变招生工作思路,创新招生方法,贯彻落实百万招生计划,在烹调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及中医养生与保健等4个专业,加大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招生力度。同时,扩大在护理、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继续加强生源地建设,稳定省外招生规模,实现年均实际报到3000人以上。


各位代表、同志们不经艰难困苦,何来玉汝于成!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开启新未来。学校宏伟的蓝图激励人心,美好的未来催人奋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拼搏争先、攻坚克难不负重托,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院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12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