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届三次双代会报告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08  浏览次数: 704

担当新使命再攀新高峰

全面开启更高水平办学新征程

——在四届三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冯锋

202132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学校教职工代表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届三次会议,是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持续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美好蓝图新征程这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既是全体教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共商学校改革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0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学校行政在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基础上,以全国高职“双高计划”和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齐心协力、争分夺秒、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成功入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中华酿酒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高质量通过验收,获批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协同创新培育基地,在实现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1.积极防控新冠疫情,科学实施复学复课疫情爆发以来,学校上下迅速反应,将疫情防控摆在首位科学制定防控方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复学,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实现全员安全返校的示范典型。疫情期间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抗疫集体和先进个人,1名教师荣获江苏省抗疫先进个人,4名同学荣获江苏省抗疫优秀志愿者。

2.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绘制学校发展宏伟蓝图。成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两找”座谈会,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确定“1+8+13”规划体系,明确学校未来五年要建成职业技术大学的宏伟蓝图,标志学校全面开启争创职教本科的新征程。

3.稳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助推学校迈向更高水平。高质量提交“双高计划”建设方案,完成2019-2020年度“双高计划”任务验收工作,启动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绩效填报及案例撰写。科学分解2021年度任务并与党政工作要点实现融合对接。

4.举办六十周年校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成功召开了以“高质量特色发展 大健康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校庆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学校60年辉煌发展历程、深厚底蕴和精神面貌,进一步鼓舞了全体师生员工的昂扬斗志,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海内外影响力。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重组10个校内专业群,入选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申报智能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新专业2个。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获批本科专业4+0项目2个,3+2项目3继续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华酿酒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高质量通过验收。开展131+X技能证书试点建设工作,探索学分银行建设。服务学生个性成长成才,学业支持中心全面投入使用。荣获省教学能力大赛、微课大赛、战役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等荣誉22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1名同学荣获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等奖,刷新学校在该赛事上的最好成绩。

6.推进诊断改进工作,促进质量稳步提升稳步推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诊改工作,已建立起常态化、可持续的自我诊改工作机制,形成了目标清晰、标准完备、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将迎来省专家组的进校复核工作。

7.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提升师资素养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累计招聘硕士以上人才66人,其中博士5新增江苏省“双创博士”1名、省科技副总1名,省产业教授3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专业与课程建设等各类培训4800人次。

8.强化技术技能积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依托自有基金单位,成功独立申报并获批国基金1。获批市乡村振兴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3项,实现纵横向到账经费1200余万元。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采用“产业+科研+基地+农户”模式,开展科技扶贫,实现农民增收开展了中式烹调师等近百项专业特色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训2.7万人次

9.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引进走出双管齐下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招收学历留学生21人。与徐州医科大学签署留学生3+2“专升本”合作协议,为留学生在中国继续深造建立了良好渠道。积极参与蒙牛海外培训学院的培训工作,累计完成三期培训量23014人日。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并受邀参加论坛分享建设成果。

10.扎实开展学生工作,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获省辅导员工作案例评比三等奖1项、扬州基地辅导员素质技能大赛优秀奖1项。持续关爱学生成长成材,雪山女孩斯朗巴珍和追着信号上课的次仁曲桑作为励志代表登上央视3套朗读者舞台。新疆00后男生刘克诚因为一段返校的个人行程记录视频被人民日报点赞。

11.加强资源综合保障,增强服务管理水平经费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资产财务管理高效有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工程深入人心。完成了风雨操场照明设施、学生宿舍S6S7翻新、行政办公楼卫生间改造等项目师生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进一步修订了二级管理考核文件,鼓励二级院部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激发院部内生动力。

12.拓展思路多措并举,招生就业持续向好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招生工作扩大省内对口中职生源录取新生5112人,报到4715人。新招1989“高起专”新生、191“专升本”新生、372“专接本”新生。举办各类型的网络招聘会和线下招聘会,累计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28000多个,年终就业率达97.5%以上

与此同时,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校图书档案、财务审计、离退休、校友会、安全保卫、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正确指导的结果,更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思路

(一)正确认识全面开启更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意义(即为什么建?)

一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跳出变局看变局,通盘分析发展形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工业化进程,各国都希望将经济增长模式向科技生产前沿移动,以便占据全球价值链上的优势位置。后疫情时代,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增长方式、科教文明进程等都面临重塑。变局之下,求变才是主流,在更长的时空里寻找破局的办法,唯有创新、创新、再创新。以食品药品领域为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朝阳产业,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1186.8亿元,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23908.6亿元。江苏省食品药品产值分别达到11000万亿元和6300亿元,合计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三成以上。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加速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机遇。淮安作为生态农业大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的“领头雁”,将为第二个达到千亿级的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身处两大经济带交汇之地、行业特色显著的我们,承载着促进国家战略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使命,提高食品药品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的层次,为区域大健康产业提供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支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决定着我们要拓宽办学空间,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努力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一批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空前高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即将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均明确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经过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和正在进行的双高校建设,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各地也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各具特色的高职院校,中国高职教育的经验和范式开始受到国际关注。然而,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关键一环,现有的职教培养立交桥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因此,为了满足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职教本科的政策文件,即将出台职教本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工作有关规定,这一系列职教本科的政策红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否成功从1400所高职中脱颖而出,率先迈入职教本科行列,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大考,这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建校60年来,学校党政班子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敢于解放思想,善于抢抓机遇,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学校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回眸近10年,从搭上骨干校的末班车到省高水平校到如今的全国双高校,每一次的成功入选都是惊心动魄,每一次的华丽转身都为学校实现新一轮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历史一次次证明,只有抢抓每一次发展机遇,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当前,民办高职独立升本、公办高职“借壳”升本都是当前职教本科的主流方向。对于地处苏北,满是职教高原的江苏,学校“十四五”的发展至关重要,是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这不仅决定着能否在2023年“双高计划”每五年一周期的“重新洗牌”中跻身双高院校,更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率先取得“突围”。对标职教本科设置办法和职教本科专业标准,虽然各项条件、各项指标全部符合,但这是考虑包含中西部地区高职现有办学条件下设置的条件,我们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江苏看学校,找准在197“双高计划”院校的定位,我们要更清醒的认识到,处在“双高计划”层次中我们的教授、副教授、享受副教授待遇的博士、普通教师、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到底应该在“十四五”的发展中做些什么对标学校更高水平办学的发展目标、对比同类院校、对接行企需求,我们要深刻剖析和正视我们在核心竞争力、同行话语权、地方贡献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1.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化危为机意识、应局开局意识尚未完全确立。从波诡云谲的国际变局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面对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态势,如何在危险中寻找有利战机、在变局中努力开拓新局,校级层面、中层干部和一线教职员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认识不足、思考不够的问题,也尚未有充分而周全的应对准备。

2.面对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尚显不足。学校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纵向分权不够明确、横向覆盖不够到位,影响和制约了二级院部热情和活力的充分发挥。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破五唯”的人才评价、绩效改革和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职教联盟、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需从形式走向内涵。校内团队、课程及实训资源建设缺乏“群”的整体规划与统筹,存在着各院部各自为政重复投入和建设的情况,尚未形成集约高效发展。

3.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新变化,专业建设水平尚显不高。还未形成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目前仍有部分专业游离于“大健康”专业集群之外,无法满足学校的特色办学。“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食品、药品、健康类专业数占比要达80%以上,淘汰与学校办学主体定位不相符、特色不明显、缺乏竞争力的专业。学校专业整体实力尚需提升,在国内具有绝对优势起到引领示范的“高峰”专业不多,新建专业特色亮点有待进一步发掘。课程与职业岗位所需要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对应性不足,没有紧扣生产链的关键环节,甚至是脱节,没有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成果。学校缺乏职业教育迫切需要的技能大师、行业内具引领地位的拔尖人才,缺乏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省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能力大赛奖项等“硬核指标”相对较少,与学校所处的“双高计划”层次存在绩不配位的现实。

4.面对生源层次的多样性,为每个学生搭建人生出彩舞台的能力尚显不足。虽然我们的招生人数实现了逆市上扬,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们的生源结构层次是十分不合理的,我们有近2/3的生源来自外省,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我们有近1/3的生源来自省内中职院校,中职生源占比依然偏高。虽然,江苏省高考生源数量整体不多这个客观困难依然存在,但如何在现有生源层次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虽然我们进一步打通了人才培养通道,现有4+0本科专业2个,3+2本科专业3个,又建成了在同类院校领先的学业支持中心,但如何将各类生源层次中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吸引中东部地区的优质生源,如何做好百万扩招下社会人员的培养,如何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此,学校迫切需要以全面开启更高办学水平为有力抓手,才能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确保学校在职教本科新一轮机遇面前不掉队,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盘活办学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深刻理解全面开启更高办学水平的奋斗目标(即怎么建?)

我们“十四五”总体目标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学校将在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学校治理等重点领域实现高质量飞越,取得一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目标,进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行列,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一,成为新时代特色显著、魅力独具、引领有力的国内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典范学校。

我们的阶段目标是:建设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大学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现在到2025年,即建校65周年之际,初步建成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国内食品药品和健康类高职教育领头学校;第二步:从2026年到2030年,即建校7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继续保持行业职业教育第一位置;第三步:从2031年到本世纪中叶,即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建成富有“行业特点、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在世界食品药品和健康专业职教领域、科研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全面开启更高办学水平是学校发展中迎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责无旁贷的使命,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做?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增强使命担当,把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从形势上说,顺势而为、应时而动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只有抓住机遇、敢于挑战,我们才能在高职教育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才能在职教本科的大军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实力上看,我们与国内顶尖职业类院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努力就有希望、担当方出作为。早日实现建设职教本科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全校师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如果因为我们今天的不够努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畏手畏脚,而错过了职教本科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我们将遗憾终身,对不起历史,更对不起几代苏食药院人为之奋斗而开创的光荣事业!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院部发展定位。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各二级院部强有力的担当和作为,学校各项硬核指标也更需要各二级院部来落实落细。经过第一轮的院部“十四五”分规划的研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绝大多数院部基本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未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支撑支持学校总体发展;部分院部的规划并没有充分体现问计于民,没有充分体现院部全体教师的智慧;个别院部的规划甚至就是一个年度工作计划,缺乏任何本院部未来发展的思考。学校已经明确了未来五年建设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要努力为食品药品和健康领域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二级院部就要进行科学谋划,确定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作为学校发展“三驾马车”之首的食品学院要继续巩固全国食品类专业第一的地位,要取得一批批标志性的成果全面支撑双高专业群建设,要做校内的头部学院,引领辐射带动其他院部发展;作为学校发展“三驾马车”次席的药学院和制药工程学院,要持续做强做优,要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提升内涵建设,实现与食品学院校内并驾齐驱的地位,并在2023年双高建设重新洗牌时,制药专业群跻身双高专业群,有力支撑学校迈入双高院校;作为学校发展“三驾马车”的健康学院和护理学院,要在“十四五”期间做实做精,整合好两个院部的优势资源,谋划好专业的合理布局,保证不掉队,有力支撑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酒店学院要在“十四五”期间做靓做特,助力地方淮扬菜特色产业发展,做国际烹饪大师和酒店管理精英的输送者,向世界传播中华饮食文化;财贸学院要借“十四五”进行大刀阔斧式改革,调整办学定位,努力升级为食药经管学院,重塑当年辉煌;机电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要借“十四五”找准围绕学校食品药品和健康底色的办学定位,要重点考虑专业的优化布局,努力升级为食药智能制造学院,实现浴火重生;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一马当先,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成为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基础教学部要成为落实“五育并举”树新人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各院部的定位已经找准,接下来就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各院部要建立“责任清单”,把责任细化到人,将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把责任压紧压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绩效导向的体制机制。只有真正以绩效为导向,才能激发院部的内生动力。绩效二次分配制度已试行两年,全面开启更高办学水平会进一步树立绩效导向,优化完善两级管理考核制度,修订绩效分配和评价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强化考核结果使用,调整支持力度,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向院部自主办学放权赋能。学校将探索启动重大质量工程项目招标制度,打造职能部门和院部履责亮点项目,破解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实现硬核指标的新突破。

三、“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十四五”期间,学校全面开启更高办学水平的梦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发展,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努力加快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层次。学校将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根立德育新人,人才培养跨上新台阶

一是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实施课程思政铸魂育才计划,打造“青字头”品牌项目,实施信仰公开课、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培训等特色项目,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全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二是推进“五育并举”教育。贯通德智体美劳五大育人模块,构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相互融合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优化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推进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参与、全程评价、重在养成的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四是打造创新创业品牌。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强化创业项目“组团式培养”模式,形成具有大健康主题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升级智慧就业平台为全国一流的食品药品和大健康类技术技能人才交流平台。与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机构北森生涯共建生涯教育学院,形成全过程就业和职业指导链,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特色发展布新局,专业建设取得新发展

一是优化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做强做优食品药品类品牌专业和烹饪工艺类特色专业,加快发展健康护理类专业,调整围绕食品药品和健康产业的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电商贸易等专业,淘汰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特色不凸出的专业,形成专科本科有层次、“高原”“高峰”相配伍的专业35个左右,其中,围绕食品药品和健康产业的专业数占比达80%以上。二是打造特色专业集群。高质量完成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入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行列;建成“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围绕服务大健康产业重组整合财贸、机电、信息类专业,推进“健康护理”等10个校级专业群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配伍合理、特色明亮、引领有力的服务“大健康”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优势。积极参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独立申办3-4个职教本科层次教育,扩大4+0”本科联合培养、“3+2”分段培养试点规模,满足大健康产业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三是构建模块课程体系。开展“平台+模块+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课程分级管理,推进专业群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打造食品、药品类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职业教育“金课”。建设“食品+”“药品+”等特色专业群课程,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四是深化“三教”改革。探索实施一课多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完成全员教学能力过关考核。校企联合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实施精准学业支持计划,构建学生成长全周期多层级、全覆盖的学业支持体系。五是打造高端实训平台。引进实训基地云平台,坚持“集成、共享、高效”原则,打造可提供产业链式教学的综合实验实训基地。采用ARVRMR等信息化技术打造课程单元操作模块,建设统一资源管理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虚拟工厂。落实1+X”证书制度,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置换对应课程学分。

(三)铸魂强技赋新能,人才队伍实现新提升

一是铸就德高身正师风。将师德师风列为新教师培训必修课,使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促进德高身正的师德师风形成。二是构筑人才聚集高地。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通过“访名校、引名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等方式,吸纳具有职教话语权的专家、国家非遗传承人、产业教授、企业技术技能大师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三是培育优质卓越团队。组建“工作室制”校企混编教学和科研团队,持续实施“苏食药学者”“苏食药名师”等人才计划。制定新“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锻造高质量“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和素养提升。实施管理服务队伍能力提升计划,探索职员职级制改革,推动管理骨干多岗锻炼,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的管理队伍。

(四)瞄准转型创新机,科技服务实现新突破

   一是优化公共技术平台。与地方政府、“双一流”高校及深度合作企业,共建功能性食品、中药药妆、生物材料、智慧医疗等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展项目合作与科技攻关,提供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食品药品研究院内涵建设,完成SNAS资质认证,打造全省高职科研平台样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科技团队建设。柔性引进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领军人才,通过“传帮带”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培育力度。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科学修订团队考核指标,资金向考核优秀并能产生较大科技成果的科研团队倾斜,激发团队创新激情和活力。组建学校社科联,加强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快科技成果孵化。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探索建立以成果完成人、转化人为分配主体的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激励教师通过兼职、短期离岗等方式从事技术成果开发、成果转化活动,培育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技术经纪人,深度挖掘具有应用前景的项目,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学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四是打造培训品牌特色。形成以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惠民培训为“两翼”,重点“面向行业院校、面向企业、面向农业、面向社区”的培训工作格局。打造食品检验、执业药师、健康管理等品牌培训项目。整合国内国际知名职教专家和培训大师,打造卓越培训专家团队,为国内职业院校提供高水平的师资培训服务,提高示范辐射能力。

(五)联动校企找新点,产教融合迈出新步伐

一是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四位一体,三层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改革。加强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内涵建设,持续巩固全国示范职教集团建设成果。加强中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联盟内涵建设,优化“四互一共”运行模式,形成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二是丰富协同育人载体。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合作建成江苏食品科技产业园产教融合基地”,成为校地合作新典范三是深化协同育人模式。总结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进一步与头部企业深化合作层次,实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提质升级。实施校内食品科技园提档升级计划,与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中厂”。在校外深度合作企业中共建厂中校建立教师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与革新的新基地。

(六)引进输出辟新路,国际合作开拓新领域

一是引进开发国际化教学资源。引进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国际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优秀教材等课程资源,柔性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专家来校任教。开发一批行业领先、中国特色、可复制推广的专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瞄准“悉尼协议”,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类专业国际认证研究。二是打造“留学苏食院”品牌。重点面向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一带一路”国家拓展和深化生源渠道。特色优势专业招收留学生,高质量通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实施留学生“专转本”项目,搭建专本融通的留学生学历提升平台。拓展留学生就业渠道,携手更多“走出去”企业开展留学生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培养熟悉当地人文社情、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本土高技能人才。三是传播中华食药文化。举办国际职教学术会议,通过研修访学等途径提升师生外语水平与能力,展示师生专业技能。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互鉴,建设境外办学机构。为“蒙牛Yoyic印尼培训学院”“中·西烹饪艺术学院”等海外培训中心开展“中文+职业技能”系列培训活动,提高学校在中华美食、中医药等传统文化国际推广中的贡献度。

(七)系统思维展新姿,魅力和谐校园现新貌

一是打造特色智慧校园。全方位引入移动感知技术,建成绿色节能、便利高效、立体互联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食堂、智慧洗浴、智慧健身等设施。建成智慧校园运行指挥中心、全局数据中心和可视化数据治理平台,提升校园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巩固平安校园建设成果,健全24小时安全响应机制,扩大校园安全防控覆盖面。强化安稳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安防技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扩建学生食堂、教工餐厅、田径运动场等生活、运动设施。提档升级校园生态景观,建设凸显办学特点的景观小品,构建风景美、格调高、功能齐的宜居、宜学、宜乐美丽校园。提档升级节能减排系统,引进使用低碳循环环保节能主导技术和产品,实现资源利用的绿色生态、集约高效,提升绿色校园水平。四是共筑快乐幸福校园。契合食品、药品行业内在职业要求,融合淮安地方红色文化元素,丰富和优化“良心诚信·包容创新”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加强师生爱校教育,积极面向社会推介学校,形成全员招生文化。汲取产业、企业和职业“营养”,把工匠精神、质量文化与杰出校友奋斗成长故事融入校园环境,形成浓烈的文化育人氛围。关注师生身心健康,打造高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八)多元参与激新力,提升治理现代化新高度

一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学校《章程》,推进“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治理模式。优化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推动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水平。二是健全多元共治体系。完善以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及家长为外部、学校自身为内部的多方参与的治理共同体。聘请在职教领域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专家为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打造学校科学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三是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提高建言献策水平。完善两级管理制度,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向院部自主办学放权赋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用人质量和用人效益。深化岗位考核与酬薪分配制度改革,把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过程业绩、技术技能水平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克服“五唯”倾向,加大“发展贡献度”权重,实行评聘结合,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热情。四是强化教育教学评价。完善以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度、地方贡献为核心指标的学校总体质量评价体系。立足产教融合完善专业评价体系,实施专业设置“红线评价”。立足教师能力素质结构,划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类别和区分新进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专家型等层级,进行科学多元评价。立足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实施“五育”并举、全过程、全方位评价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促进学生个个争先、人人出彩。

(九)领导核心作新为,领航学校踏上新征程

一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掌舵护航作用。二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推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与领导权,牢牢守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阵地”。发挥权威主流媒体舆论效用,讲好“苏食药院故事”,奏响学校在全社会的最强音。三是构建坚固战斗堡垒。落实“对标争先”计划,争创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部、样板支部。持续巩固“双带头人”培育成果,打造“双带头人”党建示范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锤炼过硬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构建优良后备干部梯队。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提供各类挂职跟岗锻炼平台,全面提高干部履责尽职本领。五是发挥群团统战作用。推进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升建言献策水平。召开好教代会和学代会,强化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离休教职工的服务工作,引导老职工发挥余热,助力学校发展。六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严格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实现校内巡察全覆盖,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全面开启更高办学水平的奋斗目标已经确定,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职教本科而努力奋斗。

 

关闭当前页面